随着娃娃鱼养殖集约化程度和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娃娃鱼病的发生也日益严重,出现了以肝胆病变为主要特征的鱼类疾病。致病微生物的侵袭、养殖密度过大、水体环境恶化、饲料营养水平过高、滥用药物、维生素缺乏、饲料酸败变质以及营养成分的失衡和饲料中含有有毒物质等,都可能对娃娃鱼肝脏造成损害,导致当前养殖娃娃鱼等肝病发生极其普遍。目前成鲵和幼鲵都会患此病,流行温度水温15℃-24℃。
一、 导致娃娃鱼肝胆疾病的病因
1) 引起大鲵肝胆疾病原因之病原性生物感染
娃娃鱼因某种原因感染疾病后并发感染肝脏或病毒侵袭大鲵肝脏或影响肝脏正常机能而引发肝病。
如一般由嗜水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及弹状病毒、呼肠弧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都会直接或间接并发肝炎。肝脏是病原菌容易侵袭的靶器官,病毒、原虫等在细胞内寄生,并在其中复制和繁殖,导致肝细胞代谢紊乱,引起肝细胞的变性和坏死。细胞外寄生菌在娃娃鱼肝细胞外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娃娃鱼肝细胞代谢障碍,导致娃娃鱼肝细胞变性、坏死。
2) 引起大鲵肝胆疾病原因之营养性因素
养殖户为了追逐经济效益缩短增 饲料营养水平过高容易引发娃娃鱼类肝病。投喂含脂肪过多的饲料能直接引起肝病。此外,饲料的营养指标与养殖对象不合适。高蛋白饲料易诱发肝脏脂肪积累,破坏肝功能,干扰鱼类正常生理生化代谢。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会引起娃娃鱼类糖代谢紊乱,造成内脏脂肪积累,妨碍正常的机能,引发脂肪肝。
长周期过度投喂饲料,每天多次不间断地强化投喂,引起鱼体生长过速,出现肥胖和脂肪肝。鱼饲料氧化酸败的脂肪所产生的醛类物质具有很大的毒性,对鱼肝脏的损伤很大,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草鱼摄食氧化酸败的脂肪后肝脏、胆囊肿大,鱼死亡率增高。
投喂变质饵料 死饵 劣质鱼饵中的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均能引发鱼类的肝胆类疾病。
3) 引起大鲵肝胆疾病原因之药物性因素
由多种外来的污染物或内部产生的毒物引起,如重金属中毒,农药、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中毒,造成鱼类肝组织变性、坏死。长期在饲料中添加化学药品进行主动防病或在治疗某种疾病时应用了肝损害的药物及用药不当是发生药源性肝炎的主要原因。鱼滥用药物,如长期在饲料中添加高剂量喹乙醇、黄霉素等促生长药物造成鱼类肝脏损害。高剂量使用杀虫药物也容易蓄积在鱼体内,直接损害鱼体肝脏。
二、娃娃鱼肝胆疾病的症状
患病大鲵肝肾发黄、发白、或发红,呈现豆腐肝、花肝、花肾、肾肿、血肾、胆囊变大、胆囊发黑、发黄、发紫、或荧光胆等,患病鲵体发灰发暗,食欲减退,活动呆滞,反应迟钝,抗病能力和抗应激力减弱等,严重时可造成娃娃鱼死亡。
三、娃娃鱼肝胆疾病的防治
内服:三黄散+六味地黄散+愈肝宝+多维 连续5—7天
外用:黄连解毒散浸泡药浴每天8-10小时 连续2-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