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现有资料,自战国时期至清末,二千多年来,记录大鲵的古籍有40种以上,记载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有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用途和养殖等。现由房县大鲵电商平台择其主要文献以述之。
1、最早在据今2200多年前的《山海经》中记载:“龙候之山,泱泱之水山焉,东流注于河,其状如鱼,四足,其声如婴儿,食之无瘕疾”,“人鱼如鱼、四足,出丹洛二水”。
2、战国时期的宋玉在《对楚王问》中说“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尺泽之鲵”后来便成为比喻见识短浅的人们的一句成语。
3、汉 司马迁《史记》人鱼,鲵也。始皇之葬也,以人鱼膏为烛。
4、三国 张楫《博雅》魶,鲵也,竹头鱼,今商州有此鱼。
5、晋 郭璞《尔雅注》,人鱼,即鲵鱼也。似鲇,今亦呼鲇为。
6、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峡中人食鲵鱼,缚于树上鞭之,身上白汗出,如构汁,去之方可食,不尔有毒。鲵体长四尺,头扁圆,四肢短,尾呈鳍状,幼时以鳃呼吸水中,渐长,鳃消失,生肺。穴居流水旁,捕食蛙及鱼类。食山椒皮,故名山椒鱼。肉有芳香,似山椒。
7、唐朝大诗人李白似乎对大鲵深恶痛绝,他在《赠张相镐二首(时逃难在宿松山作)》中语出惊人:“誓欲斩鲸鲵,澄清洛阳水”。
8、宋 宋祁《益都方物略记》魶鱼出西山溪谷及雅江,有足能缘木,其声如小儿啼,蜀人养之。
9、南宋 曾慥《类说》蜀有魶鱼,喜缘木,有声如儿啼。
10、明 李明珍《本草纲目》 ,声如孩儿,故有人鱼、孩儿鱼诸名。孩儿鱼有二种,生活在江湖中,形色皆如鲇、鮠,腹下翅形似足,其腮颊轧轧,音如儿啼,鱼也。一种生山溪中,形声皆同,但能上树,乃 鲵鱼也。今渔人网得以为不利,即惊异而弃之,盖不知以可食如蛇也。味甘,有毒,食之无瘕疾。
11、明 冯梦龙《古今谭概》魶鱼出四川雅江,似鲵,亦能缘木,蜀人食之。
12、清 张英等《渊鉴类函》魶鱼出西山溪谷及雅江,状似鲵,大首长尾,其声如婴儿,缘木弗坠,蜀人养之。
由此可见,我国最早的记载在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最早的经济利用记载在唐代(公元618年——907年)。最早的人工养殖记载在宋朝(公元960年——127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