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地标金字招牌 湖北特色产品身价倍增

2017-05-08
长江商报记者 陈妮希 实习生 张璐 通讯员 程喆 阚海舟

  湖北地理标志总数达313件居中部第一。近年来,湖北各地按照“申报一个产品、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的工作思路,持续挖掘特色地理标志产品资源,不断加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性开发,有力推动了地标经济发展。蕲艾、罗田板栗、房县娃娃鱼、伍家台贡茶等地标产品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国宝桥米、梁子湖大河蟹、枝江酒等地标产品走出湖北、闻名全国,随州香菇、秭归脐橙、羊楼洞砖茶等地标产品远销海外,成为靓丽的荆楚名片。

  东西湖的葡萄、英山的茶、枝江的棉纱、松滋的土鸡、房县娃娃鱼……湖北省内各地的特色产品,正在搭乘地理标志产品的快车走向全国冲向世界。2017年5月3日,湖北省工商局表示,截至2017年3月底,湖北地理标志总数达313件,位居全国第三,中部第一。



  新注册的43件地理标志

  据湖北省工商局介绍,去年新注册的43件地理标志,涵盖武汉市东西湖区巨龙海葡萄种植协会注册的东西湖葡萄、英山云雾茶产业协会注册的英山云雾茶、枝江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注册的枝江棉纱、松滋市惠民土鸡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注册的松滋鸡、襄阳市襄州区油菜籽种植加工协会注册的襄阳油菜籽等。地标产品覆盖范围之广,充分说明了湖北省特色产品增值溢价潜力巨大。

  2016年,湖北工商把实施地理标志品牌建设作为服务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抓手,深入推进。荆州“笔架鱼肚”管理经验在全国推广;“恩施玉露”和“恩施富硒茶”2016年品牌价值分别达6.81亿元、6.01亿元;国家工商总局专门致函表扬湖北省“在地理标志运用、管理和保护工作中成绩显著、经验突出”,邀请湖北省工商局就地理标志商标和农产品商标的运用和管理,给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系统及相关单位代表授课。

  接下来,湖北省工商局将进一步健全地理标志孵化工作机制,调整增补一批地理标志资源进入孵化库,全省地理标志孵化库已有274件孵化对象。


  保护地标产品严打假冒侵权

  地理标志产品既是地域与特色的结合体,又是品牌与文化的结合体,是一个不可多得、不可复制的金字招牌。

  近年来,湖北各地按照“申报一个产品、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的工作思路,持续挖掘特色地理标志产品资源,不断加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性开发,有力推动了地标经济发展。蕲艾、罗田板栗、房县娃娃鱼、伍家台贡茶等地标产品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国宝桥米、梁子湖大河蟹、枝江酒等地标产品走出湖北、闻名全国,随州香菇、秭归脐橙、羊楼洞砖茶等地标产品远销海外,成为靓丽的荆楚名片。

  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省内地理标志产品发展大多小而散,无法形成较强的地标品牌。地标产品企业负责人说,“事实倒逼我们必须以品牌来打特色、赢市场、寻溢价。”

  对此,2017年4月初,湖北省地理标志产品企业联合会在武汉成立,促进湖北省地理标志产品企业抱团发展。基于此,湖北产品质量服务平台也同步上线,这意味着,今后,消费者在购买诸如洪山菜薹、蔡甸莲藕、国宝桥米、恩施玉露、宣恩火腿、夫子河鱼面等知名湖北特产时,只需拿出手机扫一下外包装上的二维码,是不是来自原产地、是不是正品一目了然。

  湖北省工商局表示,今年湖北省工商系统还将深化商标执法保护,稳步推进“双打”工作,开展“打击侵权假冒执法年”活动。一季度,全省工商系统共查办侵权假冒案件1143件,案值768.83万元,5万元以上的案件5件。

来源:长江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