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牵龙头 龙头带基地 基地联农户 房县特色产业强县富民

2016-09-16
通讯员 刘林

  近年来,房县按照“建基地、扶龙头、强体系、创品牌”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目前,房县食用菌、中药材、核桃、山羊、大鲵、茶叶、蔬菜、烟叶等八大农业特色产业,基本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壮产业,特色农业强农。

  近年来,该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按照“数乡一品、一村一业”的原则,因村施策、因地制宜,着力在“特”字上做文章,在“好”字上下工夫,采取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的思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力求以特色争市场,以规模求效益。采取典型示范带动,先后创办了土城百万袋食用菌、军店万亩中药材和万亩核桃、窑淮万亩有机茶、红塔万只山羊、野人谷万亩高山菜、九道万亩烟叶等农业科技示范园,全县千亩以上集中连片产业基地达27个,500亩以上产业基地达86个,专业村121个,示范户3100户,形成了县有示范园、乡镇有示范片、村有示范户的产业发展格局。按照因地制宜、科学布局、规模发展的原则,引导广大农户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不断调整种植业结构,逐年扩大食用菌、中药材、茶叶、蔬菜、核桃等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着力打造食用菌、中药材、核桃等八大产业片区,逐步形成区域化、规模化、集中连片的区域分工和专业化生产格局。全县已初步建成以窑淮、姚坪为重点的茶叶产业片区,以军店、门古寺、上龛、五台、万峪河为重点的药材产业片区,以军店、化龙堰、门古寺为重点的核桃产业片区,以红塔、青峰、土城为重点的山羊产业片区,以大木厂、土城、野人谷为重点的绿色无公害蔬菜产业片区,以九道、上龛、沙河为重点的烟叶产业片区,以土城、青峰、门古寺为重点的食用菌产业片区,以城关、红塔、野人谷为重点的大鲵产业片区。目前,全县中药材、茶叶、核桃、烟叶总面积分别达34.2万亩、13万亩、54万亩、4.53万亩,饲养山羊70.39万只,养殖大鲵70万尾,发展代料食用菌3000万袋,播种蔬菜16万亩。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洽谈展会等,引导、支持企业参加全国全省大型农博会和农产品交易会,提升山区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2014年以来,该县多次组织企业参加中国汉江流域(襄阳)农博会、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中俄“万里茶道”走进武当暨首届武当道茶博览会、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2016互联网+品牌推介会,参展产品60多种,房县绿色食品在参展会上深受欢迎。

  扶龙头,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并充分发挥市场主体推动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和辐射带动作用。一是内外培育壮龙头。对全县现有的具备一定规模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采取城乡联姻、内外嫁接、合作联营、技术改造等措施,建成一批技术起点高、牵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或农业产业化企业集团。目前,该县成功引进了葵花药业、高斯达生物科技集团公司、稻花香集团、三三集团等一批广就业、利民生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有力地带动了全县特色农业发展。二是依托资源办实体。立足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产业基础,按照“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发展模式,不断引进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企业实体,加快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销一条龙”的产业组织形式,着力实现农副产品的加工转化增值。在红塔镇七河村已建成神农米业、嘉禾粮油,在门古寺镇建成森飞食品,在窑淮镇建成神农贡茶业等一批示范带动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三是加大扶持服务力度。以32家龙头企业为重点,在资金、土地、信贷等方面给予支持,扶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促其快速发展壮大,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力、竞争力和带动力的龙头企业。目前,全县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2015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63.09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33.75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1.29:1。

  强体系,产业服务兴农。

  一是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科技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支撑作用,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设备,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新品种、新技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进程。目前,已推广测土配方施肥80万亩,肥料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农民年增收1200万元。建立了植物病虫害三级防控体系,组建机防队120个,综合防治面积80万亩。二是搞好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建设。认真办好《房县农业信息网》和“12316”热线,加强专家队伍建设和农业基础数据库建设,不断优化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为农民、企业、家庭农场、专业组织提供技术、品种、价格、销售等方面及时有效的信息。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创新农产品线上、线下“两联动”市场营销模式,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三是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抢抓国家实施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机遇,搞好房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站建设,对全县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藏、运销等环节进行全方位监测,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四是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引导农村各类专业大户和经纪人,牵头组建合作经济组织,不断规范运行机制,为产业化发展服务。目前,全县已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381家、家庭农场216家、专业大户1872户。

  育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

  该县把推进农业品牌建设作为提高农产品综合竞争力、开拓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品牌农业发展战略,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和保护,打响生态绿色品牌,实现了产品优势向品牌优势、市场优势的良性转变。“房县阳荷”获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房县香菇”、“房县黑木耳”、“房县黄酒”、“房县娃娃鱼”、“房县冷水红米”、“房县绞股蓝”、“房县白及”、“房县北柴胡”、“房县虎杖”等农产品先后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地认证保护;“房县黑木耳”入选“中国好食材”候选品牌名录,荣获“2015年消费者最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武当及图”、“房陵本草”成为中国驰名商标,进一步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知名度、认可度和美誉度。


来源:十堰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