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在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当下,现代化互联网与传统的农业深度融合发展,可有效链接从技术、生产、加工、销售到物流、技术服务等产业的各个环节,重构农业产业链,催生农业新发展模式,是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农产品电商却是一个想说爱你并不容易的话题。从理论上讲,电商与农产品的结合并不复杂,目前似乎也没有什么东西不能在网上卖的,前景很好,趋之若鹜,然而真正做起来也并不容易,激情满怀进入的多,顺顺当当走下去的少。《2014~2015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我国涉农类电商企业达到3.1万家,但受困市场无序竞争、物流成本高等问题,只有1%的电商能达到盈利状态。
原因是什么呢?房县大鲵电商平台(房县娃娃鱼电商平台)的运营商武汉收获者科技有限公司的网络营销专家贺友泽先生发现了当前所谓的农产品电商都有一人种共性:即由农产品电商平台低价收购农民的产品,然后放在平台上高价出售。平台赚取的就是所谓的“批零差价”。贺友泽先生认为这种电商运营模式其实是建立在损害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基础上的。表面上,电商因为引入了互联网概念,似乎非常前卫。但是,这种模式的本质是传统的,落后的,还留在“买进卖出”的原始商业模式上。这种商业模式只适用计划经济和早期的市场经济模式,现在,这种模式早就被现代商业模式所取代。
究竟如何做农产品电商,三言两语并不能说得清楚,因为农产品电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个环节的相互跟进,产品、质量、物流、政策自不必说;宣传、平台选择、运营、服务与宣传更是样样重要。不少电商经营者认为,物流以及产品传播两大问题成为阻碍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大山”。武汉收获者科技有限公司有运营房县大鲵电商平台的过程中,认为物流问题随着农村电商体系的进一步成熟,物流问题应可以不断得到改善。的确,农产品的电商物流不仅要把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纳入市场管理,且能够把千家万户的小农户组织在一起,降低流通成本,很好地解决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的对接问题,提高农民的竞争力。满足分散的农民对农业服务多样化的需求。房县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形势很好,房县政府大力发展八大特色产业引领群众脱贫致富,包括房县大鲵在内,不少独特而优质的农特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在房县,大鲵养殖、外销及运输的政策问题已不是大鲵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主要问题仍然是产品认知度、品牌认知度以及大鲵产业的招商、销售、深加工以及房县大鲵的品牌宣传问题。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品牌宣传问题:消费者如何知道你的商铺,如何信任你的产品,如何在网上发现你的产品、信任你的产品、最后喜欢上你的产品,那才是问题的核心,传统行业如此,电商也同样如此,都离不开商业的本质。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通过网络房县大鲵的养殖户可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通过网络房县大鲵等其它优质的房县农特产品可以实现区域化、全国化、国际化,从而进一步延伸了市场空间,通过网络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房县大鲵电商平台,并通过平台等了解到房县大鲵产业的招商政策,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资房县大鲵产业。
房县大鲵电商平台(房县娃娃鱼电商平台)是在房县人民政府大鲵产业领导办公室主导下开发建设的大鲵电子商务平台,由PC官网、手机移动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组成,平台整合了科普宣传、信息发布、企业推广、在线商城等多种功能,利用网络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的优势,进一步宣传房县大鲵的“源生态、类野生”的品牌形象,为提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房县娃娃鱼”在国内的影响力与竞争力作出了贡献。
房县大鲵电商平台有别于目前的很多电商平台“买进卖出”的商业模式,严控质量关,倡导电商精准扶贫,去掉中间环节,与大鲵养殖基地直接对接,严控质量关,对外统一销售,方式灵活,渠道多样化。
房县人民政府大鲵产业领导办公室把房县大鲵(娃娃鱼)电商平台作为调结构、惠民生的新型载体,依托房县特色资源和优势产业,打造电商精准扶贫特色品牌。房县大鲵(娃娃鱼)电商平台的开通与运营,为湖北省十堰市房县特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村大鲵养殖户搭建了全方位、高效率的宣传与产销对接新渠道。使十堰市房县农业市场化建设步入到了一个新阶段,解决了房县特色产业大鲵(娃娃鱼)过去的种强销弱、质优价不优的尴尬局面,也将房县大鲵产业信息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水平,对房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房县大鲵(娃娃鱼)电商平台的上线,也为房县优秀的养殖企业提供了在线宣传与展示的平台,推动房县大鲵(娃娃鱼)线上与线下的联动销售,为优质的房县大鲵进一步走向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房县大鲵的养殖企业来说,只要是按照房县大鲵产业办要求进行生态养殖,严把质量关,办理相关证件的,房县大鲵电商平台都将对企业进行宣传与推介,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产品;同时房县大鲵电商平台可以为其它有影响力的电商平台上的房县大鲵本地商户的店铺进行宣传与引流,扩大影响力与宣传的机会。当然,房县大鲵电商平台的自身宣传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同时宣传房县大鲵产业办的招商政策。
对于农产品电商,一些初入者往往不得其门,有些想当然,陕西团省委农工部部长魏延安同志的对初做农产品电商的人士提出了一些忠告与建议,现整理如下:
目前,初入农产品电商行业的人士对做农产品电子商务方面存在着三种常见问题:
第一种常见情况:想得简单了!觉得找一两个人,拉个网线,开个网店,找点产品,就可以了。其实不然,完整的电商系统比较复杂,网上卖只是冰山一角,不仅有网页设计、产品美工、营销软文、推广运营等前端的东西,更有卖的东西由谁生产、准备卖的东西放在哪里、谁来包装运送、客户投诉怎么办等一系列问题。根据调查,绝大部分农民网店并没有到“钻”级,大部分在1、2、3星级,有20.94%农民网商反映提高销售量困难,20%的人认为缺少开店知识,另有13.92%反映不会设计网店,11.7%反映组织货源难。当前最常见的情况就是,开店很快就好了,然后开起来却一脸茫然,怎么经营不会了。所以,要做农产品电商,建议先学习一点电商相关专业知识,接受一些专业培训。
第二种常见情况:卖不出东西!店开了很久,可能就几单生意,甚至长时间零交易,大失所望。这其实也很正常,网上开店的企业有1200万家,淘宝网店有1100万个,一款产品搜索一下就几十上百页几千款,如果没有好的营销,照样卖不出去。一个淘宝店主说半年没有交易,我问了一下,既没有给周边的人说,也没有用微博、微信、QQ宣传,更不知道什么是导流量、直通车、活动大促,在网上等着,何其难也!实体店要打广告,网店要导流量,其实一个道理,核心是要有人光顾,不管是人进店也好,还是网上点击页面,都得费功夫。据爆料,网店导流一个客户的成本已经在150元左右,所以,必须要想办法低营销成本。实体店打广告可以动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网站同样需要动用以上手段,全渠道营销,见缝插针,利用好各种低成本的载体,尤其是微博、微信、QQ。
第三种常见情况:运营成本下不来!卖得不多,花销不少,有营业额却占用精力巨大,盈利无几,甚至亏损,像鸡肋一样。这种情况大体有几种原因,一种是确实技能不足,运营效率太低;第二种是花了太多的钱来导流量、做推广,理论上挣的钱全部交给平台了;第三种是产品设计不好,同质恶性竞争,赔本赚吆喝。对于技能不足,要坚信人才的成本绝对不能省的,下力气提高运营水平;对于营销费用太高,要想办法用些节省费用的载体,像新媒体就是有效渠道,微博营销、微信营销成功案例相当多;更重要的是要综合看网售不光是卖东西,更是与顾客的互动过程,多用点心思留住老客户,比一味导流量拉新客户可能更靠谱;最根本的是产品问题,如果产品质量不好,市场定位错误,那花再多的精力可能也是徒劳。
同时,初入农产品电商行业者,也容易陷入两个误区。第一个误区,把电商看作一个独立的产业形态,为电商而发展电商,与实体产业结合不紧密,最终成为无源之水。电商是现代产业和营销的桥和船,可以帮助到达彼岸,但本身不是彼岸,最担心的是忙于造船而忘了过河。没有好产品,特别是对农产品而言,没有安全优质的好东西,电商之路注定也走不远。第二个误区,把电商看作一般的营销手段,作为一个新的渠道来运作,忽视了与现有产业的融合,结果独木难支。电商不仅有渠道作用,更有对产业的倒推作用,最终要按客户的需求来改造生产,如果始终坚信自己的产品最好,不肯听顾客的意见来改进,这样的任性没有什么好结果。
所以,农产品电商的理想状态是,不要单纯的卖产品,而是以顾客为中心,从根本上改善农产品产销模式,将传统的以产定销模式转向市场营销推动生产,让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三才结合更紧密,推动了产品质量标准化、产销信息对接高效化、企业形象生动化、农产品消费个性化,加速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形成。
初入农产品电商行业,怎么办?我希望注意四点:一是主打产品的确定,在众多的农产品中选出有代表性的特色产品,优先聚焦推出;二是要营造良好氛围,在宣传上下功夫,讲出好的故事,迅速传播出去;三是以切实有力的具体措施来落实,如电商人才的选拔培养、农产品电商产业链条的构建、对电商数据进行分析倒推生产转型等;四是要有长远和阶段性的目标,形成可执行的发展规划,指导实践发展。
从事农产品电商,不同层次,路径亦应有所不同。实力小,应该借船出海,先上大的电商平台,如淘宝、天猫、京东;实力中等,应该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开展全网营销;实力强,还可以自建平台,做产业链,成为小而美的垂直电商,但要一步一步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农产品电商之路漫漫,需要的是坚持与精细耕耘。)
总之,电商前景光明,但门道也很深,做农产品电商,就要认识电商,用好电商,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