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房县在成功推进产业扶贫六大模式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因人制宜,探索出了一条发展特色产业,并最终实现产业扶贫、精准脱贫的产业扶贫新路子。大鲵养殖产业是房县彰显特色的八大产业之一。
房县境内地理、气候独特,生态环境优越,是中国大鲵四大原产区之一;野生资源十分丰富,仅可食用的山野菜达130余种,年蕴藏量达2万多吨,素有“天然绿色宝库”之称。房县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因人制宜,探索出了一条发展特色产业,并最终实现产业扶贫、精准脱贫的产业扶贫新路子。各乡镇、村科学选择主导产业,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建设农产品种植基地、养殖基地和加工基地,着力打造八大特色农业产业片区,带动贫困户创业致富。大鲵(娃娃鱼)是房县特色资源之一,房县大鲵产业领导小组认真分析了房县大鲵产业扶贫的基础与优势,探讨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大鲵产业扶贫的对策。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质的大鲵资源,经过多年的科技攻关,房县取得了大鲵人工驯养繁殖技术和仿生态繁殖技术的成功,培育出独具地方特色的“源生态、类野生”的大鲵养殖新品种——“房县大鲵”,并被国家质监总局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近年来,房县大鲵产业已经具有良好的产业体系优势,一直是房县扶贫的特色产业之一。
为保护大鲵资源,推动房县大鲵(房县娃娃鱼)产业的发展,房县积极打造房县大鲵(房县娃娃鱼)特色农业产业片区,带动贫困户创业致富。2016将以野人谷、白鹤等乡镇为核心,培育100户大鲵养殖专业户,建设5个标准大鲵仿生态繁育基地。
房县将通过不断完善产业体系、创新扶贫模式等方法建立房县大鲵产业扶贫体系,促进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产业扶贫作用。